<dfn id="37pbx"></dfn>

    <ins id="37pbx"><nobr id="37pbx"><i id="37pbx"></i></nobr></ins>
      <dfn id="37pbx"></dfn>

      <nobr id="37pbx"></nobr>
      <sub id="37pbx"><listing id="37pbx"></listing></sub>

      用戶登錄投稿

     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

      邊地的文廟
      來源:光明日報 | 范穩  2023年11月13日08:03

      從昆明往南行,云南高原的山勢日趨平緩,平壩在群山之間一個接一個,云南人俗稱“壩子”。有的一眼望不到邊,有的像聚寶盆,阡陌縱橫,村舍毗鄰。壩子上一般都有山上下來的大小溪流,或相擁成河,或匯聚為湖。打眼一望,也頗有些江南水鄉的韻致。春天楊柳依依,百花爭妍;夏日蓮動荷嫻,漁舟唱晚;秋時稻田金黃,十里稻香;冬季依然綠意蔥蘢,陽光燦爛。高原上平地珍貴,小一些的壩子,人們不舍得占用耕地,總把村莊謙卑地建在緊鄰壩子的山坡上,年復一年地守望著祖先留下的莊稼地。十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,一般都有一座玲瓏的縣城了。通衢大道穿城而過,新建的高樓對接祥云。高原上云團很低,仿佛隨時伸手可摘。有種說法,“石為云根”,那云好像不是天上飄來的,而是山里長出來的。

      彩云深處,滇南古城建水,像一個高原上的隱士,數百年來靜觀身前滄桑演變、人情冷暖。這座南高原壩子上的小城古稱“臨安府”,至今還保留自明代以降的衙署和文廟。云南是個多民族省份,滇南一帶聚居著哈尼族、彝族等少數民族群眾,這里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自不必說。然而在這邊徼之地,還有深厚的儒家文化積淀,有目前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文廟之一——建水文廟,仿佛在五彩斑斕的民族百花園里,留下了莊重而深遠的一筆。

      對一個中國人而言,文廟是一門功課,就像儒學是一門大學問一樣。文廟是讀書人心目中的圣殿,是詩書禮樂教化之地,傳承著中華民族千年的精神文化積淀。我相信在過去,從京畿重地到省府州縣,人們都可聽到從文廟傳來的厚重古老的鐘聲和抑揚頓挫的讀書聲。

      元代以前,云南與中原文化關聯較少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,宣撫使張立道創廟學于建水,將儒學的種子播撒在西南邊陲。中國古代的文廟,廟祠與學校相結合,一廟一學,其布局一般是左廟右學。建水后來把州學和元江府學也設在文廟內,形成一廟三學的壯觀格局。黌宮重地,斯文在茲。在祭祀圣人的地方施教育人,天下沒有比這更好的讀書之地。

      文廟起,廟學興,孔孟之學、詩詞歌賦逐漸在建水這片土地上產生影響。我們現在已經難以想象第一批學子的模樣,無從知曉他們是不是從《三字經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《千家詩》讀起,再讀到《大學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《論語》《詩經》《禮記》……文化要靠時間來積淀,文脈需要一代代人去賡續。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。明代實行屯田政策,入滇屯田戍邊的將士在此安家。祖先卸下征衣的地方,就是后輩的家園。當人們認同了這片土地,并為它所滋養時,家就是一個內涵與外延都不斷擴充的概念,一個又一個家庭,“此心安處是吾鄉”。有意思的是,許多在云南的漢姓人家,說著一口道地的云南話,可若論及祖籍,大多會說自己老家在南京應天府柳樹灣。據史家考證,柳樹灣是當時應天府戍邊將士的集散地。他們從那里出發遠赴邊地,柳樹灣就成了他們的共同記憶,成為祖籍的代稱。六百多年來對祖籍地的認同堅守,源于他們受同一種文化的滋養和熏陶。恰如在建水古城,因為有文廟存在,這種文化認同感就顯得尤為強烈。

      明以后,建水廟學升格為府學。明永樂九年(1411年),臨安府設立廟學126年后,邊徼之地終于誕生了兩個舉人,明正統七年(1442年),又考出了第一個進士。數百年苦心經營,詩書教化,臨安府人文熾盛。明天啟年間的《滇志》記載:建水“士秀而文,崇尚氣節,民專稼穡,衣冠禮度與中州埒,號詩書郡”?!杜R安府志》也不無自信地稱:“俗喜尚學,士子講習惟勤,人才蔚起,科第盛于諸郡?!泵髑鍍沙?,臨安府共出文進士兩百余名。每當云南鄉試張榜時,臨安籍的學子幾乎會占一半,因此又有“臨半榜”之美譽。臨安府的學子也為家鄉贏來“滇南鄒魯”“文獻名邦”的雅號。我在一篇文獻中看到,明、清兩代,臨安府的作家、詩人人數高居全省前三。那時的臨安可以說人杰地靈、群英薈萃,臨安文人獨步云南文壇。

      這一切有賴于建水文廟數百年來的巍然屹立。它是中原文化行得最遠的文明驛站。披閱建水地方史料,不能不佩服歷朝歷代的地方官員對文教之重視,對文廟之呵護。建水文廟歷經元、明、清、民國,再延續至今,經受了大小數十次的地震、兵燹、火災、盜搶等劫難。數百年來,先賢們在兵荒馬亂中為存續文脈,建了毀,毀了建。雕琢廟堂圣殿,擘畫人文淵藪,前赴后繼,凡五十余次。千年文廟,百年大計。前任建廟宇,后任建牌坊;你疏浚了泮池,我修建一座杏壇。文廟里專門辟有名宦祠和鄉賢祠,那些頗有政聲、清廉勤勉的官員,造福鄉梓的本鄉士紳,都會被供奉入兩祠,以供后人瞻仰。在名宦祠,因倡修、捐修文廟而被視為楷模的官員最多。歷代捐資修葺文廟的人中,有知府、同知、知州、通判、知縣、士子、紳耆、商人,以及在外做官經商的鄉賢、本地的升斗小民。建水人對文化的崇尚和堅守,對文明的向往和追求,可見一斑。文廟在時間的流逝中不斷壯大,形成包含殿、堂、閣、亭、祠、池、坊、門、圃、壇、廡等37個建筑的群落,各建筑無不精雕細琢,刻雕藻繪,金碧輝煌,可謂獅蹲象踞,堆瓊砌瑤。其文明氣象,裊裊書香,幾可比肩東魯弦歌盛地。

      盛世修志,建水文廟就是一部矗立在滇南大地上的“志”。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文廟,經過當地政府不斷修葺完善,精心保護,其現存規模、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,據稱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。到建水的外地人,看到巍峨清雅、肅穆莊嚴的建水文廟,便不能不對這片土地肅然起敬。對文化的敬畏總是發自內心深處,人們也總是在靈魂被震懾的一瞬間修正了偏見、短視、誤讀和漠視。建水文廟是云南人的驕傲,是云南一張響當當的文化名片,更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邊地的完美體現,向世界展示了邊地人們的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。建水文廟就像一首宏大敘事的歷史長詩,內容豐沛,古音悠揚,情真意切,韻味深長。

      (作者:范穩,系云南省作協主席)

      欧美性性性性性色大片免费的_欲求不满放荡的女老板bd中文_激情视频一区二区_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站动图

        <dfn id="37pbx"></dfn>

        <ins id="37pbx"><nobr id="37pbx"><i id="37pbx"></i></nobr></ins>
          <dfn id="37pbx"></dfn>

          <nobr id="37pbx"></nobr>
          <sub id="37pbx"><listing id="37pbx"></listing></sub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