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UO JIA YIN XIANG
01【溫故】十二月,在“成熟”與“不成熟”之間辭舊迎新
寫下“溫故”第六期編者的話,意味著一年的文學之旅即將完成。感謝讀者朋友們長期以來的關注與信賴。
02老馬識途,沐光而行——寫在馬老110歲生日到來之際
所到之處,無一不震驚,“百歲??!太厲害了!”這樣的聲音伴隨了馬老很多年,100歲、105歲、108歲、109歲……然后,110歲,他的長壽像一個傳奇,一直講,一直講不完。
03朱自清“活化”傳統文論的路徑
讓傳統文論“活起來”,不僅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題中之義,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。故如何讓傳統文論“活起來”日益成為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。事實上,中國現代學者就有此方面的思考,且留下了許多成功案例。如朱自清的“詩言志”闡釋就屬此例。
04與怨鬼對坐:《起死》與魯迅的晚期風格
竹內好指出,魯迅臨死前兩年,文風漸轉,“有某種溫熱的東西時隱時顯地包潤在鋒利之上”。然而,竹內好僅將魯迅的晚期風格歸因于疾病帶來的死亡恐怖,未能充分歷史化,沒能打開后期魯迅的多維失望經驗。
書話家:我們是誰?我們在做什么?
陳子善是誰?說他是“編輯家”,是的,毫無疑問,他編的書可能遠多于他寫的書。1982 年他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編的。我沒有做一個完全的統計,我相信近百種應該是有的。但是,他不在出版社工作,編書對他來說,好像又是一種業余的活兒。
來源:《小說評論》 | 趙普光 2024/01/12
《科學史教篇》藍本考略
《科學史教篇》全文不到七千字,卻提綱挈領地論述了希臘羅馬以至十八世紀后期的歐洲科學發展史,旁征博引,提及六十余人,關涉宗教、哲學、邏輯、文藝、倫理等多個領域,各類知識信手拈來,文中所述科學觀與歷史觀遠超時人。
來源: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》 | 宋聲泉 2024/01/10
“寶總泡飯”及其他
讓時間倒流的最好方法,不僅僅是穿那時的衣、吃那時的飯、住那時的房、乘那時的車、說那時的話,更重要的是還原那時人的那時意識。而意識,往往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得到最初始、最真實、最生動的閃現。無論在現實社會還是在文藝作品中,這是早被證明了的。
來源:解放日報 | 西坡 2024/01/11
燕南園,北京大學的“園中之園”
有一方花園近百年來都如此蘊藏張力與生機:十余座小樓松散靜逸地座落在花草叢中,幾代學術泰斗曾居住于此,他們頷首研究樓內,踱步行走園中,悄然間便開啟了一個學術脈絡;今天,它靜靜地“綴”在北大師生的日常路徑上……
來源:北京大學 | 2024/01/09
李慶西:杭州話,孤獨與積極修辭
六歲那年,家里從北方遷居杭州,我便跟著鄰家孩子玩耍,跟他們學說杭州話,亟欲融入他們的世界。后來才覺出這歌謠的粗俗和發噱,其發噱效果概由反差修辭造成,如:小伢兒 / 老頭兒,鄉巴佬兒 / 美國佬兒,洋片兒(舊時洋煙附送的畫片)/ 蔥爆燴兒(杭城本地小吃),又是種種乖張行為,皆反義相對。
來源:《上海文化》 | 李慶西 2024/01/08
楊良志讀于非闇:非廠賞戲舊事
庚子事變后,于家居西四牌樓附近,諸名角大腕金秀山、劉鴻升、黃潤甫均住不遠,三天兩頭見面。非闇極迷劉鴻升,他的《探陰山》《鍘判官》《二進宮》諸戲,于氏全力摹擬,垂數年逼肖。
來源:北京晚報 | 楊良志 2024/01/05
張昌華:雙葉叢書背后的故事
“雙葉叢書”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為夫婦作家編的散文合集。在書稿的內容上,我以家庭為特色,選他們寫家庭、親情、人生的隨筆;在裝幀形式上,美編速泰熙一改封面設計老套路,首創“一本書兩個封面”……
來源:中國青年報 | 張昌華 2023/12/11
鄭振鐸1939年日記在滬展出:看愛書人劫中得書
此冊日記詳細地記錄了鄭振鐸每天的買書情況,亦是鄭振鐸對淪陷時期上海的一種私人化觀察和個性化書寫,而且都可與其《劫中得書記》相對照,鄭振鐸搶救保護中華古籍善本的經歷和心路歷程也得以呈現。
來源:澎湃新聞 | 李梅 2023/12/08
于右任的“鐵箱”之謎
于右任生前用一個鐵箱放置私人物品,平時秘不示人,他曾對親友表示,鐵箱要等自己去世后才能打開,因此,里面放置何物,始終無人知曉。而人們多以為,鐵箱里一定放著他的遺囑和財寶。
來源:人民政協報 | 周惠斌 2023/12/07
永不言倦的出版人劉碩良
劉老不是我的領導,也不是我的老師,甚至連同事也算不上,但又什么都是。近40年來,我一直生活在他的關懷中。我的每一個小小進步,身后都站著他,而他的每次華麗轉身,我幾乎都是見證者。
來源:北京晚報 | 胡小躍 2023/12/06
《生活日記》中的“茅盾在新疆”
1939年3月11日,著名作家茅盾等人乘汽車經過鄯善、吐魯番,翻越天山,來到迪化,開啟了他為時一年多的新疆生活。在新疆,茅盾一身數職,忘我工作。他擔任新疆學院教育系主任,繁忙的授課和寫作之余,還指導學生創作、演出,創辦刊物……
來源:《新文學史料》 | 李躍力 2023/12/05
關漢卿:風流才子的關懷
在歷史上,有一類看似玩世不恭、風流不羈的文人,其實未必生來就是所謂的“紈绔子弟”,而是囿于現實環境而不得不轉變心態,從內心深處到外在表現,都與傳統儒家知識分子的模樣漸行漸遠。
來源:北京晚報 | 黃西蒙 2023/12/04
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——南宋戰場上的密碼學
這首詞作于公元1205年,而辛棄疾是1162年起兵抗金的,從1162年到1205年相距43年,所以“四十三年”是寫實。但后面“烽火揚州路”就不是完全寫實,而是用了象征手法,拿“烽火”象征戰火……
來源:中國青年報 | 李開周 2023/11/20
何其芳與紅砂磧
在長江邊長大的何其芳,對三峽石情有獨鐘。何其芳從小就在長江邊的磧壩玩耍,對詩情畫意的三峽石愛不釋手,揀了不少奇石放在書案上賞玩,也常饋贈友人。參加革命后,他也常對戰友提到家鄉的紅砂磧,講述石頭的美麗。
來源:人民政協報 | 付裕 2023/11/17
霞飛坊,《魯迅全集》在這里編定
在新住處,許廣平精心保存魯迅手稿。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為“擴大魯迅精神的影響,以喚醒國魂,爭取光明”,耗時近兩年時間,于1938年6月出版了首部收全魯迅著譯作品的《魯迅全集》。
來源:解放日報 | 沈軼倫 2023/11/16
王十月:蕭殷的目光
我和蕭殷先生,還不僅僅是《作品》雜志前輩主編和后輩主編的關系,論起來,我該叫蕭殷先生“師爺”。作為外省入粵的打工青年,在寫作之初,能得到廣東省作協的諸多關照,得益于我的恩師呂雷先生。
來源:文藝報 | 王十月 2023/11/13
尋找老建筑里的舊書局
在福州路中段山西南路、福建中路之間,即福州路390號,有一幢七層建筑﹙原為四層,后加層),現在是外文書店,在半個多世紀以前,曾是上海出版界赫赫有名的出版機構——世界書局。世界書局創立于1917年,1921年改為股份公司,創辦人為沈知方。
來源:文匯報 | 姚一鳴 2023/11/15
《北方文學》:北方有文學 文學在北方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,全國各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(以下簡稱:文聯)相繼成立。由他們創辦、出版的文學期刊,兼具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,具備了“新善本”的“三性”(文物性、學術性、藝術性)。
來源:學習強國客戶端 | 謝華 2023/11/14
懷念 | 2023,他們懷落日而下沉
讓我們設想可以暫時駐足/從逝者如斯的長河里稍息、回望/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前,重拾/那些盈滿舊色的力量/“火種是啄不盡的”/他們懷落日而下沉,光芒遺澤在我們身上/于是,一起逆著時間向前走吧/走向希望的上游。
來源:中國作家網 | 陳澤宇2024/01/01- 從這里,閱讀文史頻道
2023年7月起,我們設立固定欄目“頻道頭條”,將每日更新中重點推介的好文歸檔,集腋成裘、寸積銖累、聚沙成塔,以便讀者查閱。
文史特輯 | 【三萬里,盛唐詩】
感受燈火盈門的市井酒巷,長風浩蕩的遼闊原野,大唐開元盛世的璀璨景象,以及詩——那些動人心魄的盛唐詩,是中華古典文學里耀眼的明珠。
來源:中國作家網 | 陳澤宇2023/06/19【經典作家???經典的魅力在于偉大作家們的創作實踐、人生歷程、理念哲思和學術思想,蘊含著豐贍而持久的闡釋可能與意義空間?!爸父F于為薪,火傳也,不知其盡也?!?/p>
文藝報 | 中國現代文學館重讀《小說舊聞鈔》:史料作為方法
作為一部小說史料專書,魯迅校錄《小說舊聞鈔》與《古小說鉤沈》《唐宋傳奇集》同為學界推重,每與《中國小說史略》相并置,被視為后者的學術準備和副產品……
來源:《四川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》 | 鮑國華2023/12/05